中成药大范围降价将至。

全国多地中成药价格治理,部分药品价差超50倍

据赛柏蓝统计,近日,安徽、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多地针对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行动主要依据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发布的第一、六批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对安宫牛黄丸、双黄连注射液、六味地黄丸、灯盏花素片等多个被点名的中成药品种进行价格处置。

根据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通知,初步测算显示,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下发给各省。

8月1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未过评药品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六批)处置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于8月1日至8月6日进行自主降价。

大批高价中成药出局

同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发布公告,点名通报了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等存在价格异常的药品。

数据显示,部分同品种药品的日均费用价差悬殊,甚至同品种日均费用价差超过50倍以上,如山西太行药业的生脉注射液(每支装10ml)挂网价格为138元/支,每日用量为4支,每日费用为552元,同品种最低日均费用为7.88元/支。其规定,黄标价格为5.91元/支,红标价格为9.85元/支。

大批高价中成药出局

尽管多地已大力推进中成药价格治理工作,但仍存在部分价格虚高的中成药挂网价格未及时调整的情况。

例如,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的部分价格虚高未过评药品和中成药挂网价格处理结果显示,爱民药业集团的安宫牛黄丸(每丸重3g(天然牛黄、天然麝香))调整前挂网价格为45552元,每丸1898元,其价格已高于省内最低折算日均治疗费用5倍,被纳入红标价格管理范畴,但尚未进行价格调整。

综合各省对中成药价格调整的处理措施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将调价不达标的产品按照红/黄标进行管理;对于逾期未递交或未按要求填报的企业,所涉及产品将予以暂停挂网处理;价差大于10倍以上统一做暂停交易处理且加入黑名单的产品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等。

各地中成药价格治理措施(部分)

大批高价中成药出局

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或将开启,中成药价格治理持续深化

7月29-30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赴湖北调研时指出,进一步优化集采措施,积极推进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不断扩大品种覆盖范围;要严格落实药品、医用耗材挂网采购,抓紧完善挂网规则,持续开展药品价格治理,及时处置异常价格等。

大批高价中成药出局

进入2025年下半年,中成药价格治理的动作将全链条覆盖。除了各省开展的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外,新批次的中成药全国联采或将开启。

梳理过往批次的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结果发现,降价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至少已有28个省份落地执行了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的中选结果。这一批次集采共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174个药品成功中选,平均降幅接近68%,最高降幅超95%。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治理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中选药品。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非中选企业也将面临价格调整。以湖北省为例,其要求在中成药全国联采中,非中选药品挂网价格应不高于全国省级采购平台的低价,鼓励企业主动降价。

事实上,自“三同”药品价格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针对药品挂网价格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大。从大多中成药企业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可以看到集采以及挂网药品价格治理对其业务的影响。

华润三九在年报中表示,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联采,将提高全产业链运营能力,降本增效以应对价格下降影响。同时将通过提升现有产品的产品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等方式,提高产品性价比。也将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关注并购及新产品引进机会。

精华制药则坦言,一旦其主产品进入集采,必将面临价格大幅下降的压力。

嘉应制药在年报中指出,集采扩围、医保控费等政策持续压缩药品利润空间,其将动态跟踪政策动向,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非集采品规市场投入,2024年非集采渠道收入占比提升。

广誉远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规定,根据挂网监测价,自查自纠,规范管理产品价格体系,同时做好多渠道终端价格管理工作。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对异常价格的监测与处置标准较以往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