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重点研报回顾(0426-0430)
(来源:信达证券研究)

总量重点报告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基金Q1加仓硬科技和消费——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分析(樊继拓)
【宏观】宏观专题报告:关税演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解运亮)
【宏观】宏观专题报告:对等关税如何影响二季度外贸节奏(解运亮)
【固收】债券专题报告:增量政策储备中,宽松落地进行时——如何看待4月政治局会议对债市的影响(李一爽)
【固收】信用债专题报告:信用债收益率跟随上行,信用利差再度小幅走扩(李一爽)
【固收】债券专题报告:非银需求释放缓解银行负债压力,杠杆率季节性回升但仍处低位——2025年3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李一爽)
行业重点报告
【电新】AIDC系列深度报告:电源产业乘风而起(武浩)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电子持仓占比继续提升,机构加仓自主可控(莫文宇)
如需查看报告全文
请联系对口销售或点击进入信达研究小程序
总量重点报告

策略:樊继拓
策略深度报告:基金Q1加仓硬科技和消费——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分析
主动偏股型基金份额降速减慢,存量基金净赎回压力减弱。(1)主动偏股型基金2025年一季度份额合计为29143亿份,较2024年四季度环比减少726.5亿份,下降速度较2024年放缓。(2)2025年一季度,新成立基金1155亿份,较2024年四季度略下降,但处于过去两年高位水平。(3)存量主动偏股型基金净赎回率的中位数由2024年四季度的5.56%下降到2025年一季度的4.03%,环比变动1.54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高仓位公募基金数量占比提升。2025Q1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持股比例分别为90.55%、89.55%和84.48%,分别环比2024Q4下降0.26pct、上升0.09pct、下降0.05pct。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关注度提高,港股持仓市值明显上升。2025年一季度高仓位公募基金数量占比较2024年四季度提升。
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中证500、中证1000,减仓了中证100、沪深300成分股。(1)2025年Q1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小市值股票低配幅度收窄,同时对2000亿元市值以上股票超配幅度扩大。(2)主板加仓超大市值股票,科创板、创业板加仓小市值股票。
2025年Q1公募基金加仓方向:成长加仓方向继续向电子行业集中。消费板块成为重点加仓方向,汽车、医药生物、互联网电商等行业加仓幅度居前。周期板块主要加仓了有色金属(工业金属、贵金属)。新能源、通信、红利板块则有所减仓。(1)2025年Q1公募基金对成长风格配置比例环比下降0.63个百分点,超配比例下降1.24个百分点。2025年Q1电子行业仍然是主动偏股型基金配置比例(18.4%)和超配比例(8.8%)最高的行业,配置比例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2)2025年Q1可选消费超配比例提升0.68个百分点至2.77%,必选消费超配比例提升0.47%个百分点至6.87%。(3)高股息板块(煤炭+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整体持仓占比环比下降1.60个百分点至6.76%。(4)受黄金价格持续上行,部分小金属涨价等因素影响,工业金属超配比例提升0.68个百分点,贵金属超配比例提升0.41个百分点。
行业集中度提升,个股持仓集中度下降。(1)主动偏股型基金2025年Q1持仓占比TOP3、TOP5和TOP10行业占比合计分别为37.75%、53.20%、72.77%,TOP3行业持仓占比与2024年Q4持平,TOP5和TOP10行业占比分别较2024年Q4上升1.4pct、1.0pct。(2)截至2025年一季度,重仓股数量占全部A股的比例为42.65%,相较2024年Q4环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风险因素:选取样本信息和实际持仓信息存在偏差;历史信息无法完全代表未来。

宏观:解运亮
宏观专题报告:关税演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关税前:企业“抢出口”带来的量增抵消了价格压力。在美国对等关税生效前,企业盈利可能出现脉冲式回升,背后的逻辑是企业“抢出口”带来的量增抵消价格压力。一季度企业利润能达0.8%,量增的贡献不可忽视。生产扩大或带来一些价格压力,但量增幅度足以将其抵消。此外,原本“增收不增利”的企业得到改善,主要在利润率改善上,我们认为部分原因是出口退税通过削减成本增厚了盈利。
关税持续期:脉冲式盈利可能出现回落。若中美关税“高位僵持”持续,则前期因抢出口而出现的脉冲式盈利可能会出现回落。一方面,抢出口因素消退后,企业前期因抢出口带来的量增可能面临回落,出口交货值可能也会出现回落。另一方面,无论是转口耗费的成本还是产能布局调整耗费的时间,都可能在关税持续期侵蚀出口企业的盈利,这意味着前期出口交货部分的脉冲盈利可能出现回落。不过,一季度企业利润由负转正有海外(抢出口)、国内(以旧换新、设备更新)两方面因素,若国内基本盘能稳住,企业盈利即使回落可能也不会太差。
若关税下调:出口型企业有望进入盈利修复阶段。我们认为,当前的极端关税意味着中美双方间的贸易几乎停滞,这种高税率难以持续,一方面伤害美元霸权,另一方面又收不到关税收入,中美双方最终可能会再次坐到谈判桌上。若后续中美谈判达成一致后,关税得以从当前高关税下调,我们认为在美国市场订单回流的影响下,或将释放工业生产提升的空间。此外,部分转口成本得以节省,或将增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当前抢出口下出口交货值和盈利提升的行业或再次受益。
风险因素: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宏观:解运亮
宏观专题报告:对等关税如何影响二季度外贸节奏
时点上,5月的中美外贸影响可能更剧烈。当前中美关税博弈“高位僵持”之下,我们认为5月份关税对中美外贸影响可能更剧烈。首先,当前可观察的高频数据显示4月中国CCFI运价和美国进港集装箱量存在不同步,中国美西航线运价回落,美国进港集装箱仍在增长。其次,4月极端关税生效前,部分企业继续抢出口可能对4月外贸数据带来干扰。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如果中美关税继续僵持在高位,中美之间的进口、出口都会受到影响,但基于在途货物到港的滞后性,部分关税生效前已离港的货物可能使进口回落有延迟,这可能导致4月的外贸冲击不及5月更剧烈。
结构上,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可能都存在非对称性冲击。二季度的外贸数据,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出口商品可能都存在非对称式冲击。在特朗普1.0关税中,中美的关税博弈已经使我们的出口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今年3月我们对美的直接出口依赖已经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我们认为,如果双方关税继续“高位僵持”,在“对等关税”政策冲击下,我国对美直接出口的依赖或进一步下降。从产品类型上看,我们认为二季度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降幅可能比机电要大。
区域上,对美出口规模大且依赖度高的沿海省份或承压更多。分区域看,关税冲击下,国内不同省份面临的压力也有差异,主要是受对美出口依存度影响。我国约有1/3的省份对美国出口依赖度在15%以上,对美出口规模大且依存度高的省份多属沿海省份,比如: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这些对美依存度高且规模大的沿海省份承受的外贸压力更大,当前云南等省已经出台了省级提振消费专项方案,我们认为剩余省份或将在二季度密集出台省级层面的提振消费方案,以对冲中美关税“高位僵持”的影响。
风险因素: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升级,新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
固收:李一爽
首席分析师
S1500520050002
债券专题报告:增量政策储备中,宽松落地进行时——如何看待4月政治局会议对债市的影响
近期债市波动缩窄,尽管资金面整体维持宽松,但DR007利率仍维持在1.7%附近,叠加LPR降息落空带来降息预期消退的影响,短端利率表现偏弱,TS甚至已经回到贸易摩擦升级前的水平,这也对信用债带来了拖累,以往震荡格局下利差压缩的行情并未出现。尽管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状态下,基本面预期走弱使长端利率仍然维持韧性,但降息预期下降以及曲线趋平也限制了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周五4月政治局会议再度重申“适时降准降息”,但市场对此反应仍然钝化。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4月政治局会议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但政策仍然保持了定力,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并且由于短期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较大,现阶段的政策重点还是要求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增量储备政策可能还是需要观察后续形势变化及时推出。财政方面强调加快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货币政策重提“适时降准降息”,同时要求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但投向从2022年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转向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这可能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并未调整。同时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加大的背景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仍然坚定不移,而短期内对于贸易摩擦的政策更加着力内外贸一体化以及对困难企业的帮扶。
由于此前“适时降准降息”表态已多次出现,而相关政策迟迟没有落地,因此市场对于相关表述的反应明显钝化。我们认为,尽管存在“稳债市”的约束,降准降息的落地可能需要结合财政政策、基本面与金融市场等因素综合考虑,但“国际经贸斗争”实际上也增加了其紧迫性,而且与财政增量政策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同,降准降息属于既定政策,落地的门槛可能更低。
上周MLF规模再度提前公布并大规模放量,但也有观点担忧其可能替代降准。尽管MLF与降准均属于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但降准的期限更长,且成本更低,一般都会用于补充长期流动性的消耗,而后者主要来自于存款增长带来的法准需求,央行此前也表示“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和存款增长带来法定准备金需求增加的速度,适时适度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以往央行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从年度维度看一般都与缴准的资金规模大致匹配,而当央行以MLF替代降准时,一般都在货币政策明确的紧缩周期。而由于Q1信贷增速的大幅回升,叠加同业存款自律后非银存款规模下降,从24Q4以来缴准规模已达1.03万亿,2024年9月降准释放的长期流动性已基本消耗完毕,降准的必要性增强。考虑当前货币政策强调维持支持性的立场,我们认为MLF的放量大概率并非取代降准,降准Q2落地的概率仍然较大。
考虑改为多重价格中标后,MLF与买断式逆回购的替代关系增强,央行可能用MLF替代部分买断式逆回购,其影响相对中性。而银行净融出上周重回3万亿上方,反映了央行维持资金面平稳的政策态度未变,但其短期内似乎也无意使资金价格大幅走低。但从趋势上看,DR007利率在3月以来逐月回落,整体上不断在向政策利率回归。考虑DR007利率回归政策利率附近可能是OMO利率调降的先决条件,尽管DR007利率中枢在5月可能不会直接降至1.5%附近,但仍有望继续向其靠拢,这对于短端也会带来一定的利好。
近期出口集装箱运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出现回落迹象,韩国4月前20日出口同比也已转负,尽管目前降幅相对有限,但后续影响可能也会逐步显现。尽管国内经济进入旺季,但高频数据仍不均衡。乘用车销售同比仍然维持高位,但新房销售和二手房成交已出现了边际走弱的迹象,动力煤日耗同比延续负增长状态,螺纹钢表观需求与水泥发运率高点已现,黑色系商品价格也维持低迷。4月BCI指数的大幅回落也显示了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企业信心带来冲击。因此,尽管短期市场仍在震荡阶段,但在基本面压力下,债券牛市的大方向可能仍未改变。尽管利率进一步回落可能需要宽松落地确认作为催化剂,但考虑具体时点难以把握,我们认为现阶段仍可坚持每调买机,维持中高久期,但在券种选择上可更加均衡。考虑5月DR007利率中枢仍有望继续回落,在近期的调整后中短端利率的赔率也有所改善,在维持长久期利率债持仓的基础上可增持部分3Y期品种,博弈月初宽松预期升温带来的机会。
风险因素:财政投放力度不及预期、货币政策不及预期。
固收:李一爽
首席分析师
S1500520050002
信用债专题报告:信用债收益率跟随上行,信用利差再度小幅走扩
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上行。本周利率整体震荡上行,3Y、5Y、7Y和10Y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BP、3BP、1BP和2BP,1Y期国开债收益率与上周基本持平。信用债收益率整体跟随利率上行,1Y期AA-信用债收益率下行1BP,其余品种上行2BP;3Y期各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5-6BP;5Y期AAA和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1-3BP,AA+与AA品种上行5-6BP;7Y期各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3-4BP;10Y期各等级品种收益率上行5-6BP。从信用利差上看,除1Y与5Y期AA-信用债利差略有回落外,其余品种利差均有所回升。1Y期AA-信用债利差下行1BP,其余品种上行2BP;3Y期各等级信用债利差上行3-4BP;5Y期AA-品种利差下行2BP,其余品种上行1-3BP;7Y期各等级利差上行2-3BP;10Y期各等级利差上行3-4BP。
城投债利差上行,高等级品种上行幅度相对更大。本周城投债利差总体上行,外部主体评级AAA级平台信用利差上行3BP,AA+和AA平台信用利差上行1BP。各省AAA级平台利差多数上行1-3BP,天津、新疆和山西上行4-5BP;AA+级平台利差多数上行0-1BP,吉林、贵州上行8BP,云南、黑龙江和陕西分别下行5BP、2BP和1BP;AA级平台利差多数上行0-2BP,湖南、辽宁上行3BP,陕西和山东分别下行7BP和3BP。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平台信用利差分别上行3BP、2BP和1BP。各省级平台利差多数上行1-3BP,山西上行8BP,陕西和天津上行5BP;多数区域地市级平台利差上行1-2BP,吉林上行7BP,山西、黑龙江、云南和贵州利差下行1-5BP;多数区域区县级平台利差持平或上行1-2BP,辽宁上行3BP,贵州下行9BP,陕西下行4BP。
产业债利差分化,民企地产债利差继续抬升。本周央国企地产债利差小幅上行2-3BP;混合所有制地产债利差大幅下行124BP,万科下行278BP;民企地产债利差抬升44BP,龙湖下行27BP,美的置业、华发股份利差持平,旭辉上行563BP。各等级煤炭债和钢铁债利差上行1-2BP;AAA级化工债利差下行5BP,AA+利差下行13BP。陕煤利差上行3BP;晋控煤业利差上行2BP;河钢利差上行2BP。
二永债出现调整,利差小幅抬升,3-5Y期上行幅度略高。1Y期中高等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收益率上行0-1BP,AA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2BP,1Y期二永债利差整体抬升0-2BP。3Y期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5-6BP,利差上行3-4BP;3Y期AAA-和AA+级永续债收益率上行4BP,AA上行2BP,3Y期永续债利差上行0-2BP。5Y期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4-5BP,利差抬升1-2BP;5Y期永续债收益率上行2-4BP,利差抬升0-2BP。
产业永续超额利差基本持平,城投永续超额利差上行。产业AAA3Y永续债超额利差小幅上行0.01BP至9.21BP,处于2015年以来的9.83%分位数;产业AAA5Y永续债超额利差持平于上周的8.72BP,处于2015年以来的6.53%分位数;城投AAA3Y永续债超额利差上行0.75BP至8.99BP,处于9.68%分位数;城投AAA5Y永续债超额利差上行1.19BP至10.92BP,处于10.12%分位数。
风险因素:样本选择偏差和数据统计失误,城投和地产政策超预期。
固收:李一爽
首席分析师
S1500520050002
债券专题报告:非银需求释放缓解银行负债压力,杠杆率季节性回升但仍处低位——2025年3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摘要:3月债券总托管规模环比上升26556亿元,较2月继续多增2078亿元,结构上主要由同业存单贡献,其增量达到1.12万亿,创下历史新高,但除此之外各类利率债和信用债的托管增量均较上月小幅下降。
3月债券市场在经历中上旬的回调后,下旬随着资金面边际紧缩过程的结束迎来了一定的修复。由于资金转松,广义基金对存单的需求大幅抬升,这也使得3月在存单到期量明显走高的状态下净融资仍实现了大幅放量,存单利率也见顶回落。而随着债券市场的修复,广义基金及券商等交易性机构对于利率债的增持规模同样明显上升,叠加政府债供给的边际回落,这缓释了商业银行资产端承接一级发行的压力,存单净融资的放量与债券增持规模的下降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负债压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但是,交易盘对于信用债的需求仍然偏弱,保险公司对债券的增持规模略有下降,而境外机构同样大幅增持存单,整体债券增持规模创下了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
3月正回购余额明显回升,债市杠杆率环比上升0.6pct至106.8%,升幅与往年同期均值接近,但仍在2022年以来的低位。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的债券托管量上升但正回购余额升幅更大,杠杆率环比上升0.6pct至103.2%,从历史上看仅高于今年1-2月;非银机构杠杆率环比上升0.5pct至115.9%,同样处于22年4月以来的偏低水平。其中,证券公司、非法人产品杠杆率环比分别上升5.0pct、0.5pct至200.7%、114.4%,仍处于近年低位附近。广义基金中各机构正回购余额均转为回升,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正回购余额升幅明显,但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附近,负债相对稳定的保险公司和其他产品正回购余额已经接近今年1月的高位,基金公司非货产品正回购余额相对稳定,仍低于23年3月以前的中枢。
风险因素:杠杆率估算存在偏差、资金面波动超预期。
行业重点报告

电力设备&新能源:武浩
AIDC系列深度报告:电源产业乘风而起
AI浪潮已至,供配电设备是算力中心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加速智能时代的到来,对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长。智算数据中心应运而生,专注于提供AI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的高性能计算能力。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发展,国内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提升,智算数据中心投入有望提升。AIDC算力密度增长带来功率密度的急剧攀升,给供电、散热及布局带来较大挑战,同时AIDC对供配电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数据中心的供配电设施成为数据中心核心基础设施。
AI芯片功率提升明显,服务器电源有望量价齐升。英伟达最新发布的Blackwell Ultra性能是前代GB200的1.5倍,性能持续提升。芯片方面,H100、H200 GPU功耗都是700W,而GB200达到2700W,单芯片功耗持续提升。随着机柜功率密度的提升,配套的服务器电源功率也有望持续提升,有望带来服务器电源量价齐升。
供电架构有望从UPS向HVDC演变。供电架构的链路越短,则可能发展的故障越少,因此柜外的供电价格有望从UPS-HVDC-巴拿马电源SST演进。目前UPS依然是数据中心的主流路线,HVDC具有可靠性高、供电效率高等优势,主要由交流配电模块、整流模块、蓄电池等构成,技术难度相对较高。随着AIDC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使用者有望更关注配电面积、供电效率等指标,直流供电体系有望减少交直变换环节,提升整体转换效率,HVDC、巴拿马电源有望逐步渗透,。巴拿马电源整体渗透率较低,在互联网企业有望加大资本开支的背景下,整体渗透率有望提升。固态变压器SST处于产业相对早期阶段,未来随着IGBT等电子元器件迭代,有望逐步得到应用。高倍率的锂电池BBU相比铅酸电池具有更好的转换效率、能量密度、输出功率、使用寿命和体积大小,同时能量密度更高,可有效衔接超级电容启动与柴油发电机供电的过渡阶段。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有望提升,BBU+HVDC有望成为未来AI数据中心主流标配。
投资建议:AIDC浪潮已至,电源领域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1)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有望提升,建议关注麦格米特、欧陆通;2)机柜外电源有望逐步从UPS向HVDC领域演变,建议关注中恒电气(维权)、禾望电气、科士达、科华数据;3)备用电源领域,BBU建议关注亿纬锂能(维权)、蔚蓝锂芯,柴油发电机建议关注科泰电源(维权)。
风险因素: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技术替代风险等。
电子:莫文宇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电子持仓占比继续提升,机构加仓自主可控
电子行业超配比例达7.3%,持仓占比仍居第一。以申万行业分类(2021)为依据,我们选取了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作为样本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末电子板块的重仓持股情况。2025Q1,A股电子行业配置比例为18.7%,保持全市场第一位置,配置比例环比去年四季度末提升0.9pct,超配比例达7.3%。
半导体板块:中芯国际港股获大幅加仓,自主可控主线突出。2025Q1,半导体板块机构持仓市值占比为11.01%,环比上季增加1.67pct。从基本面情况来看,2025年半导体下游景气度逐步回暖,多领域库存水位降至较低位置;外部环境看,一月份美国BIS发布关于人工智能扩散的临时最终规则,同时对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流片进行制裁,强化了市场对自主可控逻辑的认可;技术发展上看,国产AI芯片不断突破,同时ASIC需求弹性显现。从机构仓位配置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港股、芯原股份、澜起科技、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等获得机构加仓较多。
消费电子板块:国补政策刺激电子产品需求,重视板块向上修复机会。2025Q1,消费电子板块机构持仓占比4.03%,环比下降0.22pct。从机构持仓角度看,小米集团-W、瑞声科技、领益智造等公司机构持仓增加较多。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升级,增加了对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消费补贴,有望带动消费电子产品销量提升,同时增加上游零部件等环节的需求,消费电子板块一季度基本面或快速增长。目前多家消费电子大厂力争在其产品上通过AI赋能,这也将刺激需求增长。4月11日美国公布关税豁免清单,其中包括苹果等产品,此前由于关税政策引致果链较大回调,我们建议关注板块估值向上修复的机会。
元件板块:AI需求具备较强确定性,产业链优质公司业绩逐步放量。2025Q1,元件板块机构持仓市值占比为2.29%,环比下降0.69pct。此轮调整主要受到海外AI产业链影响,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机构持股降低,而生益科技、东山精密等获得机构加仓较多。我们认为从海外CSP资本开支计划来看,AI需求仍然具备较强确定性,同时DeepSeek降低AI大模型门槛有利于拉动整体算力需求增长,算力产业链中长期或将持续受益,同时也建议关注机器人对上游元件需求的拉动。
光学光电子板块:淡季不淡,一季度面板价格提升。2025Q1,光学光电子板块机构持仓市值占比为0.82%,环比提升0.15pct。从机构仓位配置的角度来看,蓝黛科技、彩虹股份、福晶科技等上市公司获得机构加仓较多。2025年国补政策刺激下游家电和消费电子需求,对光学板块有一定拉动作用。在国内外备货需求高涨的情况下,面板厂虽小幅提升LCDTV高世代产线稼动率,但供应仍然偏紧,根据WitsView数据,一季度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上升。
电子化学品板块:国产替代持续,Q1持仓市值占比继续提升。2025Q1,电子化学品板块机构持仓市值占比为0.49%,环比上季度提升0.11pct。2025年以来,伴随科技自主可控逻辑的演绎,上游电子化学品的国产替代不断受到重视,关键领域的突破刻不容缓。2025Q1,广钢气体、鼎龙股份、莱特光电等获得机构加仓较多。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基金Q1加仓硬科技和消费——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分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李畅 S150052307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关税演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解运亮 S1500521040002;麦麟玥 S150052407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对等关税如何影响二季度外贸节奏》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5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解运亮S1500521040002、麦麟玥S150052407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增量政策储备中 宽松落地进行时——如何看待4月政治局会议对债市的影响》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8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信用债收益率跟随上行 信用利差再度小幅走扩》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6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朱金保 S150052408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非银需求释放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杠杆率季节性回升但仍处低位——2025年3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4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AIDC系列报告:电源产业乘风而起》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武浩 S1500520090001;孙然 S1500524080003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电子持仓占比继续提升,机构加仓自主可控——电子行业 2025Q1基金持仓分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4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莫文宇 S150052209000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