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由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优先划入储备区的主要包括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与已划定
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关志鸥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其中,黑龙江、内蒙古、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两部门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还首次在部门规章层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要求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制度建设;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动真碰硬解决问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增强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对于盗挖黑土等破坏耕地行为要严格惩罚。”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数据显示,我国中低产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退化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破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激活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
其二,内蒙古印发《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称将用一年时间,集中整治毁林毁草、乱开滥垦等行为。 这两则新闻,提醒我们注意当前占用林地、草地、湿地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政策清单包括9项稳定实施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分别为: 1.耕地地力保护
关志鸥表示,我们牢牢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为粮食连续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做好耕地保护,重点要做好这三方面:第一要稳数量、强监管;第二要提质量、优布局;第三要优生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所以“改革”的意味最浓。要
祝卫东介绍,中央一号文件统筹部署乡村建设和治理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乡村面貌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 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格局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的耕地面积均超过1亿亩。 2023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
应严守耕地红线不松劲,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切实做到数量平衡、质量平衡、产能平衡。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
实现了盐碱地质量的显著提升和粮食产量的稳步增加。 种业新突破 我国在做强种业“芯片”、培育耐盐碱品种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主效耐碱基因A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国务院于2016年8月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定了明确的治理与修复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
另一方面要健全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农民收益,改革完善耕
例如,开展全国国土调查获取耕地数量方面的基础数据,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及时监测耕地数量变化;开展全国土壤普查,并不断完善年度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综合评价,掌握
同时,采取“种植大户 专业合作社 农业公司”模式,鼓励村民以自种、外包、代种等多种模式开展复耕复种。 对于因耕地种植条件差、农业种植风险大等导致的被动撂荒,通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国家每年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对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刘国洪表示,我国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经济奖惩机制。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方面,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农业农村部出台多项规章制度
坚持人民至上,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洪涝
开鲁县土地承包纠纷,当地主张“情势变更”,并不能成立。首先国土调查必然导致大量的土地用途调整更新,如果都来主张情势变更,势必影响所有的土地承包、租赁、流转等合
同时,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要管用途,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