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超市转型硬折扣:SKU精简至1400,价格下调20%,51家调改店9月底开业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中百集团旗下社区型连锁超市——中百超市,将转型“硬折扣”模式,51家调改门店(以下称为硬折扣店)将于9月26日同步开业。
据了解,51家硬折扣店多集中在武汉主城区(49家),黄石市有2家门店参与调改。其中,仅黄石市延安路店、武汉新十里景秀店为新开门店,其余门店均为生鲜社区老店,多为销售情况较好的门店,单店面积约在300-1000平方米。
中百超市商品板块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这次调改,是中百超市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商品、运营、供应链进行的一次‘推倒重来’。”
中百集团是湖北本土零售龙头企业,旗下拥有综合超市、社区超市、24H便利店、购物中心、智慧物流等多种业态。中百超市作为中百集团的重要业态之一,与中百仓储、中百罗森等其他业态共同构成了中百集团的商业版图。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中百超市此次转型“硬折扣”模式,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是中百超市对商品SKU数的精简。调改后,中百超市门店SKU数量几乎“腰斩”,由调改前的3000减至1400,主要保留了一线品牌核心单品及特色个性化商品,聚焦家庭一日三餐需求。而原有SKU冗余度较高的品类,如粮油调料、个人护理用品、家用清洁用品等,其非核心单品占比大,故SKU减幅也较大。
同时,调改后的硬折扣店增加部分品类。如冷冻产品,门店在原有的中式面点、饺子、汤圆等冷冻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冻海鲜和鸡副产品(冷冻鸡翅、鸡腿)。鲜果汁类饮品也是新增品类,调改门店主推的鲜果汁为自有品牌产品,1升装鲜果汁,售价在9.9元~12.9元之间。除此以外,门店也推出了更多的预制菜、快捷菜(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
做强生鲜是中百超市本次硬折扣调改的主要方向之一,比如推出0.99元的蔬菜,以强化价格形象。据了解,改造后的硬折扣店生鲜SKU为320个左右,主要包含猪肉、牛肉、豆制品、海鲜、蔬菜、水果等。
其次,中百超市的自有品牌开始发力。调改后,包括生鲜商品在内,中百超市自有品牌产品SKU占比超过40%。自有品牌SKU数共计650个左右,主要集中在低温饮料、休闲食品、个人护理及家庭清洁用品等方面。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今年5月份,中百超市的自有品牌产品才陆续上架销售。此次转型也是中百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新起点。
目前,中百超市旗下的自有品牌包括两个系列——“中百超市精选”与“百屿森”,两者定位不同。其中,“中百超市精选”系列,主打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价格亲民,而“百屿森”系列更多覆盖烘焙、鲜果汁等品质型品类,定位“高品质、真低价,体现品质生活”。
对于自有品牌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百超市商品板块负责人坦言:“今年会重点推进现有自有品牌的扩品与优化,未来则计划与厂家共创爆品,同时不排除根据社区消费新需求,如健康食品、高端日化等,开发新的自有品牌系列。”
最后是,中百超市对商品零售价的调整。调改后门店商品价格“一降到底”,有将近60%的商品实现了降价,商品整体降价幅度超20%。其中,降价商品以一二线品牌及自有品牌产品为主,民生刚需品类商品(如日化、粮油)降幅最大,如4公斤装的奥妙洗衣粉降幅达40%。
能够实现降价,究其根本,在于中百超市对供应链的改革。
一方面,中百超市通过“裸采模式”降低进货成本,通过厂家直采减少中间商环节。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上,中百超市也进行了调整,精简了经销商的数量,从“多而杂”转向“少而精”,聚焦更优质的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中百超市增加了合作的OEM工厂数量,着力发展自有品牌,以减少对一二线品牌商品的依赖。据了解,中百超市在筛选OEM工厂时,会重点考察工厂信誉、合作渠道稳定性,同时也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检,通过双重把控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除上述变化,中百超市在服务细节也进行了升级。门店新增了免费自助取冰、会员雨天免费领雨衣等便民服务,同时也保留了部分门店的“水电费充值服务”,延续社区便民属性,提升用户粘性。此外,中百超市的线上业务也在加速推进中。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抱抱生活”购买门店商品,门店3公里范围内,商品最快30分钟即可送达。
另外,在多业态协同方面,中百仓储、中百罗森对中百超市转型的推动作用明显。
一方面,中百仓储与中百超市已建立了专项沟通机制,两者可共享自有品牌资源和一线厂家合作条款,且双方联合与厂家谈判,可争取更优的采购政策。同时,两者供应链全透明共享,可大幅降低整体的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中百罗森则与中百超市形成业态互补:中百罗森业态定位偏向于“个人消费”,中百超市偏向于“家庭消费”。且中百罗森可选用中百超市的自有品牌,实现自有品牌跨业态复用,增加了自有品牌商品销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