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金融监管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等代表现场参会。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如何在不确定性提升的投资环境中寻找可靠的确定性机会,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共同关切。多位参会外资机构代表认为,在“一揽子”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浪潮引领下,中国资产“稳”与“进”的特征逐渐凸显,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逐步提升,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价格重估。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跳舞”的汽车,会递咖啡的机器人,会讲课的“AI教师”……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会场,深市公司带来的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引来众多投资者围观合影。

  这是中国科技产品引发全球瞩目的缩影。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火爆出圈,让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和潜力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提振了科技投资风险偏好,成为推动中国股票估值上行的叙事变化之一,这也有力提升了境内投资者的信心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邢自强认为,近年来,中国产业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三条脉络。一是前沿产业,中国在新能源转型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二是人工智能产业,中国在软件、硬件、应用落地等领域持续发展,构建了全产业链、全生态系统;三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还有外资机构表示,中国具备领先的人才、基础设施等多维度优势,可以支持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认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多方面领先优势,包括技术领先的工程师队伍、规模庞大的市场、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等,这些要素有望驱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政策“组合拳”有效稳预期

  近期,中国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对内,着力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巩固;对外,着力完善对外开放制度机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关政策落地见效,有望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表示,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具体的增量政策,稳定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境外投资者尤其是长期资本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沈黎表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以新“国九条”为引领的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高,外资机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房东明表示,今年以来,“国家队”公开发声并入市增持ETF,彰显其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这提振了市场信心,使得投资者情绪显著提升。

  信心正在增强

  多位受访机构代表表示,随着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涌现、股市企稳回升,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正持续提升,市场有望迎来价格重估。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增强。”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安珠姬说道,近期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表明其已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种技术突围提振了民营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同时,由于政府持续支持民企发展,现金流充裕的民企有望扩大资本开支和人才招聘规模,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消费复苏,最终改善企业盈利。

  安珠姬认为,外资机构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预计企业盈利下行风险有限,市场有望迎来价格重估。

  沈黎表示,在摩根士丹利中国近期召开的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近期有可能增加中国股票投资。

  “接下来,A股上市公司有望积极创新,政策宽松正在助力中国股市展开估值重构。”房东明说。

(责任编辑:张紫祎)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