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后备队伍持续扩容
A股上市公司正扎堆赴港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前往港交所成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10家。同时,后备队伍持续扩容,还有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
从赴港IPO原因来看,全球化成为关键词。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A股上市地位,这些公司的价值在港股市场也能更好地被发现,从而被合理定价。此外,业内人士认为,赴港进行二次上市有利于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拓展国际客户,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扎堆赴港
7月2日晚间,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此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被誉为“东北药茅”的长春高新7月1日晚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长春高新表示,拟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国际化进程,增强公司在境外的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
以上案例是近期A股上市公司扎堆赴港IPO的一个缩影。以科技类公司为例,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已有包括蓝思科技、龙旗科技等在内的16家A股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提交了港股招股书,数量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自去年9月以来,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其中多是A股龙头公司,例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
政策护航
A股优质公司纷纷赴港上市离不开政策护航。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条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今年5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等。
5月23日,为完善并统一境内企业境外直接上市相关跨境资金管理,提升境内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今年5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业内看来,这项举措有助于强化香港资本市场的创新企业生态,并提升其作为创新企业上市首选地的吸引力。
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服务主管合伙人黄金钱表示:“监管机构针对上市条例进行多项修订,提供更有利于不同企业上市的举措,优化审批流程,提升上市透明度与效率,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从香港资本市场来看,近期新股表现较好,这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同时整体资金流动性改善、估值水平回升,吸引更多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上市集资,展现出香港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趋势。A+H股上市已经成为新趋势,企业通过两地上市,可充分利用两地上市平台接触不同投资者,满足企业需求。”
助力全球化布局
对于赴港上市的A股优质企业而言,不少公司都在宣布赴港上市时提到了全球化发展、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赴港上市意味着我们将更广泛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也是我们推动全球零碳经济的新起点。”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在港股上市仪式上说。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认为,从企业战略来看,头部企业赴港上市往往伴随着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的金融窗口,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对接全球产业链、吸引海外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为未来的跨国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华泰证券研报称,企业赴港进行二次上市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首先,对拟上市企业而言,二次上市可带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借助港股“闪电配售”等机制提升融资效率,增强国际市场认知度,助力其全球化布局;其次,对港股投资者而言,长期将受益于恒生科技指数等指数成分股质量的显著提升,从而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入场。最后,对A股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A股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到国际认可,也为A股核心科技资产提供了新的国际估值参照,进而引发整体估值框架的重塑。
(责任编辑:王擎宇)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