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样板工厂试产,协同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准备
全球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正进入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向国际汽车OEM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新能源转型中,平衡差异化竞争与规模化效率。
对此,宝马集团决定在其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中突破性使用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这一战略方向的确立,也源于其与核心供应商的长期探讨和深度合作。在电池技术这一关键领域,得益于性能优势,大圆柱电池市场潜力正在显现,成为越来越多中高端车型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
宝马与亿纬锂能的合作可追溯至2017年底。2020年,在宝马针对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的内部研讨中,双方因看好圆柱电池在高性能与标准化上的优势,共同选定了大圆柱电池作为其下一代电动化平台的主攻方向。
随着合作的深化,宝马集团于2022年9月正式宣布亿纬锂能成为其“新世代”车型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为承接此项合作,亿纬锂能同年宣布,将为宝马在中国沈阳及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两座全新的大圆柱电池生产基地,以形成对其全球化布局的近距离配套。
在此背景下,双方的合作迎来了关键里程碑。2025年6月30日,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的“领航工程”正式进入试产阶段。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从技术协同坚实地迈向了产业共创的新高度。
在试产仪式现场,宝马中国副总裁甘伯睿(Joerg Ghanbari)的致辞,从战略高度和合作历程等多个维度,肯定了双方的伙伴关系。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博士介绍了实现蓝图的具体路径,自2021年为宝马正式立项开发大圆柱电池以来,双方工程师克服了从A到D各个样品阶段的诸多困难,最终实现了如今的成果。而沈阳“领航工程”的试产将掀开双方合作的新篇章。其核心任务,是率先验证并调试亿纬锂能自主研发的高速组装产线。该产线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目标是在沈阳将整线的工艺、品控与运营经验打磨至最优水平。这些成熟的经验,未来将被完整复刻至欧洲工厂。
“这将是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样板工程,”刘金成表示。
而事实上,由该技术体系支撑的产品已获得了市场的积极信号。
就在上月,宝马首款新世代量产车型BMW iX3在欧洲完成了首次动态体验,并获得了全球媒体和资深人士的一致好评。
iX3试驾的成功是宝马电动化蓝图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凸显了亿纬锂能“领航工程”试产的战略意义。要充分理解这一点,需要认识到宝马“新世代”计划的深度与广度。
“新世代”平台并非单一车型的迭代,而是宝马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技术架构变革。其核心是三大领域的创新:数字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一个重构的整车电气化平台——而大圆柱电池,正是支撑起整个电气化平台的基石。
宝马正通过清晰且激进的产品与销量路线图,加速这一宏大架构的落地。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计划于年内亮相,其国产版本iX3L也已在沈阳下线测试。
根据规划,宝马的目标是以此为起点,到2027年推出超过40款新世代车型,覆盖全部细分市场。如此大规模的体系切换和加速的电动化进程,对核心电池供应商在技术、产能和品控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
而亿纬锂能凭借其在大圆柱电池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成为了能够满足这些严苛要求的深度合作伙伴。
在沈阳项目试产前,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已在全球市场获得超过6万台车的装车验证,取得了卓著的运行记录。这些车辆单车最高累计行驶里程已超23万公里,且至今保持着零安全事故与零重大质量问题。
其中,约3万台长安启源车型搭载了其三元大圆柱电池,另外约3万台印度塔塔集团车型则配套了其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
这一市场表现证明了其在不同化学体系上的技术实力。同时,它也验证了亿纬锂能的一项重要判断: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在成本敏感型市场具备潜在优势。这个方向,也与宝马未来在全平台车型中推广大圆柱电池的战略不谋而合。
坚实的市场表现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制造实力。实现高效率与高良率的兼得,是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最核心的挑战。
从沈阳“领航工程”的试产,到匈牙利德布勒森的近距离配套,亿纬锂能与宝马的合作,已成为观察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的典型样本。
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确定趋势:一方面,以宝马为代表的欧洲传统汽车巨头,正通过全面升级本土工厂的电动化能力,创造出庞大且急迫的下一代电池需求;
另一方面,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中国核心供应商,凭借在技术、制造和全球化布局上的领先优势,正成为满足这一需求、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分工格局的关键力量。
一种更具韧性、更加深度的全球化产业协同新模式正在形成。
来源/东方资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