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工程纠纷炸出2.63亿索赔,华控赛格陷巨额诉讼
来源:公告
01
七年纠纷终成诉
华控赛格涉2.63亿欠款诉讼
根据华控赛格公告披露的细节,这场纠纷的根源可追溯至2017年5月。
当时,迁安华控与成都建工签署《河北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共同开发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二期)。
到如今,这场围绕2017年签订的合同产生的纠纷,其核心争议已持续约七年之久。
成都建工主张,其在2018年10月25日就向迁安华控提交了竣工验收报告,但被告“因其自身原因拖延验收,至今未完成竣工验收”。
并且,成都建工自2022年8月起多次提交结算资料,均遭“各种理由拒绝办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承包方提交验收报告之日即可视为竣工日期。
成都建工提出的四项诉讼请求:支付工程欠款本金2.07亿元;支付拖欠利息(暂计至2024年11月30日为4856万元);支付项目维修费用735万元;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确认。上述全部金额合计2.63亿元。
华控赛格在公告中表示案件已立案,但强调“尚未开庭审理”,并表示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考虑到华控赛格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37万元,这笔2.63亿元的诉讼无疑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2
业绩承压下的诉讼冲击
作为1997年登陆资本市场的“老牌”上市公司,华控赛格近年经营持续承压。公司核心业务聚焦水污染防治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海绵城市PPP项目投资与运营。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3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737万元。
半年度业绩预告亏损进一步加大,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700万-9000万,同比下降38.52%-61.91%。
此次2.63亿元的涉案金额,已接近公司一季度收入的两倍,若败诉将直接冲击其本已紧张的现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华控赛格近期首次卷入纠纷。
6月26日,公司刚披露一起涉案金额5000万元的仲裁案。而据天眼查信息,华控赛格累计涉及司法案件62起,其中以被告身份参与的案件44起,案件金额8.02亿元。
来源:天眼查
03
山西建投的资本棋局
华控赛格的背后,是省属国企山西建投。
2019年10月,山西国资运营公司通过旗下公司完成对深圳市华融泰的收购,间接控制华控赛格,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2020年6月,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华融泰股权转让给省属重点国企山西建投,后者由此实现对华控赛格的间接控股。
入主后,山西建投迅速推进对华控赛格的改革。
包括通过深圳华融泰推荐7名非独立董事全面“改组”华控赛格董事会,多位 “建投系”高管进入董事会;出售非主业资产以回笼资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解决同方投资仲裁案等历史遗留问题,恢复公司融资能力等。
此外,山西建投还计划通过定增募集资金,以缓解华控赛格的资金压力,并推动其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1月,山西建投启动首轮资产注入——华控赛格以2167.56万元收购云数智40%股权。该公司聚焦建筑产业数字化建设,拥有11项专利和25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明确表示此举旨在“引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环保业务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次华控赛格卷入巨额诉讼,是否会影响山西建投后续的资本部署节奏,目前还不得而知。
7月30日,华控赛格报收3.41元/股,跌1.45%,总市值34.33亿元。
华控赛格承诺关注进展并履行信披义务,但未披露具体应对策略。2.63亿索赔对业绩的最终影响,需待诉讼结果尘埃落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