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跌5%带崩?半导体重估却有三大逻辑!
我们的主流ETF财报重估要轮到半导体了,而刚好出了点事儿。

上周五,半导体板块领跌市场,带动科技板块整体调整。

原因很简单,中芯国际虽然在一季度交出了靓丽的答卷,但是二季度下行的业绩指引却反馈了半导体制造领域激烈的竞争形势。
A股中芯国际大跌4.61%,港股中芯国际大跌4.76%,反馈了担忧。
那么问题来了,中芯国际在二季度的指引是否能反馈对芯片/半导体主题总体的预期?我们先看看24年财报和25年一季报总结。

以上是我们总结的芯片ETF的前15大权重股的数据表现。必须说总体靓丽,成长强势,对得起众多朋友一直以来的情怀,绝非炒概念的层次了。
尤其是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韦尔等靠前的龙头股,一季度利润大增,亮点颇多。
不过,二季度我们都知道出现了一些外部因素,而中芯国际这个二季度指引似乎又是一朵阴云,我们来品品三种定价逻辑。
| 国产替代驱动型
·设备/材料:北方华创(刻蚀设备)、中微公司(刻蚀机)、华海清科(CMP设备) 逻辑:政策扶持+国产化率提升(2025年目标30%),大基金三期重点投资
·制造/封测:中芯国际(成熟制程扩产)、长电科技(先进封装)、华虹公司 逻辑:地缘政治倒逼供应链本土化,CoWoS/HBM封装技术突破
国产替代长期有战略层面逻辑,设备材料和制造链条两侧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的预期和政策激励。但过去一个月以来,只有4月9日在“以流片地认定芯片来源”的利好释放时,来了一次大涨。
而接下来,情绪有所回落,甚至有资金认为中霉贸易缓和是利空,进行反向押注。此外,制造方面,成熟制程的竞争激烈,除非与海外完全割裂,否则毛利率上不去。而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华虹等估值已经很高。
所以国产替代逻辑上,设备预期确定一些,而制造方面则不太容易把握,除非来个彻底的替代,情绪味道有点重。
| AI算力爆发型
·GPU/ASIC:寒武纪(思元590)、海光信息(DCU)、瑞芯微(RK3588) 逻辑: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国产AI芯片适配昇腾生态
·存储/互连:兆易创新(NOR Flash)、澜起科技(DDR5接口芯片) 逻辑:HBM3存储技术+服务器内存升级周期
AI算力领域,是最为确定的方向了,关联股业绩整体大涨。连寒武纪都用扎实的业绩为自己证名了,虽然增发有点打击情绪。
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目前看不到减弱的信号。但如果老霉彻底放开AI芯片出口(不太可能),那也是个情绪利空。不过政策层面来说,就算开放了,也要提国产化率。
| 产业周期复苏型
·消费电子链:韦尔股份(CIS)、圣邦股份(模拟芯片) 逻辑:手机/PC库存去化结束,2025年温和复苏(营收增速10%-20%)
·功率半导体:士兰微(IGBT/SiC)、闻泰科技(车规MOSFET) 逻辑:新能源车800V平台渗透率提升,SiC器件毛利率超50%
消费电子、车规半导体目前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且与苹果链关联不大,贸易影响有限。从大格局上受消费信心影响可能更大,而中芯国际要降价保单子,是否是消费电子一个开始走弱的信号?这还要找更多数据信息来判断。
这里还有一个小赛道,FPGA方面的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有可能受益于军工电子接下来的预期,印巴冲突东大火了,懂的都懂。
总体上,中芯国际的并不能代表半导体整体的行业景气,接下来走势可能兼具景气度和情绪两面。
而事实上,市场似乎很精明。

从这15只龙头股过去20的表现来看,AI算力、消费电子类主题上涨幅度最大,而电子制造、设备涨幅最小,市场似乎分得很清,预期已经比较充分。

总结一下,国产替代领域现在受情绪影响较大,因为电子制造的业绩还是比较弱的,要关注下谈判的进展;而AI算力、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景气目前依旧,关注二季度业绩走向,现在无需乱了节奏。
而还有两个期待:新的DeepSeek级突破、阿里、小米新财报带来的科技重估热情回归,好戏也许正在路上!
木鱼ETF原创分享,周末愉快!
(转自:木鱼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