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融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养老金融产品作为养老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工具,其安全性和适宜性直接关系到养老生活质量与幸福感。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其监管下的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一、金融机构产品是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监管总局监管下的金融机构产品包括投资性产品和保险产品,是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证监会监管下的基金和证券产品,人社部监管下的养老金产品,也是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构成部分

1、投资性产品

投资性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保险资管产品等,因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导致本金损失,成为养老金融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产品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潜在的资本增值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投资性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确保所选产品与其养老需求相匹配。

2、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年金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风险保障。这类产品通过长期积累和风险分摊机制,为投保人提供养老金终身领取、身故保障等功能,是养老金融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险产品的分类分级管理以及投保人的需求分析和财务支付水平评估,对于确保保险产品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做好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1、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老年人作为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护尤为重要。做好金融产品适当性管理,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产品,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误导销售导致的风险损失。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还能增强其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2、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做好金融产品适当性管理,有助于规范金融机构的销售行为,减少不当销售和误导宣传,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秩序。同时,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助于树立专业、诚信、尽责的机构形象,增强金融市场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3、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适宜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做好金融产品适当性管理,有助于金融机构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偏好,创新研发符合其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不仅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能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如何做好金融机构产品的适当性管理

1、完善制度建设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适当性管理制度,明确适当性管理的具体依据、标准、方法和流程等。同时,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强化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使用便于老年人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充分披露产品的基本信息、风险等级、相关风险及费用等关键信息。这有助于老年人全面了解产品信息,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3、提升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销售人员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同时,金融机构还应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4、加强监管协作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适当性管理的监管和指导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严格履行适当性义务。同时,应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推动行业自律行业自律组织应建立健全行业适当性管理自律规范,对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进行自律管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适当性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之,《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出台为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产品领域的适当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披露、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监管协作和推动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确保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老年人客户,为推动我国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济安金信创立的中国企业年金指数(作为养老金投资的业绩基准和投资工具)已运行十三年10个月,其收益率完美匹配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实际投资业绩;2021年8月上线济安金信养老金产品评级系统,2022年9月开展养老金产品管理人评级工作,2023年提供养老金投资经理画像服务,2024年提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含储蓄产品、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跨品类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养老金融服务。

(转自:济安养老金研究)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